在职业体育的世界里,天赋与努力常被视为成功的基石,然而在光芒背后,那些为运动员奠定人生底色的人却往往鲜为人知,山西男篮核心球员原帅在一次专访中深情致谢自己的第一位教练——陈维东指导,并特别强调:“陈导教给我们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做人的道理,他为我们树立了非常正确的三观,这让我受益终身。”这番话不仅是一位运动员对恩师的真诚致敬,BBIN真人更揭示了体育教育中那些超越胜负的深远价值。

原帅,如今CBA赛场上最出色的射手之一,早在少年时期便展露出过人的篮球天赋,在他的成长道路上,有一位关键人物在他职业生涯的起点就为他指明了方向——那就是他的启蒙教练陈维东,陈维东指导多年来深耕青少年篮球培训,以严格的要求和耐心的教导闻名,尤其注重对球员品格和三观的培养。

“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陈导时的场景,”原帅回忆道,“他并没有一开始就让我们跑战术或练投篮,而是花了很长时间和我们谈心,讲什么是体育精神、什么是团队合作、为什么要尊重对手和裁判。”这种以人为本、德育为先的教学方式,在当时年幼的原帅心中埋下了重要的种子,陈维东常常告诉年轻球员:“技术可以练,身体可以练,但心术不正、态度不端,再好的天赋也走不远。”

在训练中,陈维东指导的要求近乎严苛,每一个基本功动作都要重复成千上万次,直到形成肌肉记忆;每一次战术跑位都要精确到厘米,不容半点马虎,但与此同时,他更注重培养球员们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。“陈导从不提倡机械执行命令,”原帅说,“他总是鼓励我们思考为什么这么打,如何在场上根据情况变化做出正确选择,这种训练方式让我们不仅学会了打球,更学会了动脑筋。”

更令人敬佩的是,陈维东在青少年培养中始终坚持“先做人再打球”的理念,他制定了一系列队规,包括尊重师长、团结队友、诚实守信、永不放弃等,这些看似简单的原则却深深影响着年轻球员的成长轨迹,原帅坦言:“小时候不太理解为什么陈导对这些‘小事’如此看重,现在回想起来,正是这些要求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价值观,在职业赛场上,当面临诱惑或挫折时,我总会想起陈导的教诲,这让我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。”

原帅感恩启蒙教练陈维东,他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三观

陈维东指导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中国体育教育中“体教融合”的先进理念,他不仅传授篮球技艺,更关注球员的全面发展和长远未来,在原帅的记忆中,陈维东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与球员们交流文化课学习情况,甚至亲自检查作业。“陈导常说,职业运动员的生涯可能只有十几年,但人生却有几十年,没有文化底蕴和健全人格,即使一时成功也难以持久。”这种前瞻性的教育观念,使得从他手下走出的球员大多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,并在运动生涯结束后顺利转型。

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竞技体育环境中,胜利和成绩往往成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,然而陈维东指导始终坚持,体育教育的真正价值远不止于此。“赢得比赛固然重要,但通过体育培养出身心健康、品德端正、对社会有用的人,这才是最根本的目标。”这种理念在原帅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——无论赛场上的表现如何起伏,他始终保持着谦逊踏实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,这无疑得益于启蒙阶段打下的坚实基础。

原帅对陈维东指导的感谢,代表了一批运动员的心声,在中国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中,基层教练员往往付出最多却收获关注最少,他们日复一日地在训练场上耕耘,不仅传授技艺,更承担着塑造年轻运动员人生观、价值观的重要责任,陈维东这样的教练员的存在,让我们看到体育教育中那些超越技术层面的深远意义——体育不仅是竞争和比拼,更是教育和成长的重要途径。

原帅感恩启蒙教练陈维东,他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三观

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,如何培养既有高超技艺又有健全人格的运动员已成为重要课题,原帅与陈维东指导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范例——当一位教练能够将技术训练与品格教育有机结合,当一位运动员能够铭记并践行启蒙老师的教诲,体育的真正价值便得到了充分体现。

在这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,体育精神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和扩展,原帅对陈维东指导的感恩之情,不仅是对一位教练员的肯定,更是对一种教育理念的认同——那就是体育应当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,而不仅仅是生产比赛机器的工具,当我们关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时,也不应忘记那些在幕后默默耕耘、用爱心和智慧塑造一代代运动员的基层教练们。

正如原帅所说:“陈维东指导给予我的最宝贵财富,不是某个具体的技术动作,而是一种面对比赛和人生的正确态度,这种影响远远超出了篮球场,贯穿了我的整个生活和职业生涯。”这句话或许是对体育教育价值最好的诠释——它不仅能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,更能塑造出优秀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