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青岛国信海天男篮的BBIN真人训练馆里,身高臂长的杨瀚森正专注于一次次的篮下脚步练习,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,已然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,在他通往职业篮球舞台的背后,在那段于地方体校度过的青涩岁月里,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篮坛新星,却有着一段与“好胜心”和“泪水”紧密相连的成长故事,本报记者专访了杨瀚森在体校时期的启蒙教练之一,听他讲述了瀚森年少时那段鲜为人知、充满情感张力的训练与比赛经历。
好胜心是点燃天赋的火种
“瀚森这孩子,从小就好胜心特别强,那种劲儿是骨子里的。”教练在回忆伊始,便点出了杨瀚森性格中最核心的特质,这种好胜心并非简单的争强好胜,而是一种对胜利近乎本能的渴望,以及对自身表现永不满足的追求,在体校的训练中,无论是简单的折返跑、定点投篮,还是复杂的战术配合演练,杨瀚森总是全力以赴,不肯有丝毫懈怠。
“我记得有一次队内分组对抗,他所在的那组因为几次防守沟通失误输掉了比赛,训练结束后,其他孩子都收拾东西准备去吃饭了,就他一个人还留在场边,低着头,用脚一下下蹭着地板,叫他也不应。”教练描述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,“我走过去一看,他眼圈红红的,强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,那时候他才十二三岁吧,就因为一场队内练习赛的失利,心里过不去那个坎。”
这种对失败的“零容忍”态度,贯穿了杨瀚森的少年时代,无论是正式的青年联赛,还是队内教学赛,只要最终结果是失利,他总会情绪低落很久。“他不是那种会大吵大闹发泄情绪的孩子,他的好胜和失落都是向内走的,比赛输了,你会看到他默默地走到场边,拿起毛巾擦汗,但如果你仔细观察,能看到他紧抿着嘴唇,眼眶里噙着泪水,强忍着不哭出声来,那种无声的流泪,比嚎啕大哭更让人心疼,也更能看出他心里的不甘。”教练坦言,当时看到弟子这样,既心疼又欣慰——心疼的是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,欣慰的是这种对胜利的极度渴望,正是一名优秀运动员不可或缺的品质。
泪水背后是责任与担当
杨瀚森的泪水,并非源于脆弱,在教练看来,那恰恰是他早期责任感和团队意识的体现。“他不是因为自己没打好、数据不好看而哭,更多的时候,他是觉得因为自己的某些失误或者做得不够好的地方,导致了团队的失败,他从小就把团队荣誉看得很重,觉得自己有责任带领队伍赢球。”教练回忆道,有一次在外地打一个邀请赛,决赛中球队以微弱分差憾负,回到酒店后,队员们都在餐厅吃饭,唯独不见杨瀚森。“后来我在楼梯间找到了他,他就坐在台阶上,头埋在膝盖里,肩膀微微抽动,我坐到他旁边,他抬起头,眼泪汪汪地说:‘教练,最后一个篮板我没保护好,那个球我要是抢下来,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……’”
这种将失利归咎于自身的苛责,虽然有时显得过于沉重,却也折射出他勇于承担责任的早期雏形。“我们那时候就会引导他,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,输赢是团队共同的责任,要学会接受失败,但不能沉溺于失败的情绪,要把那种不甘心转化为第二天训练的动力。”教练表示,疏导杨瀚森的情绪,帮助他正确看待胜负,是他们当时教练组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。
从泪水到坚韧的蜕变
如何将一颗敏感、好胜、易碎的心,锻造成为在职业赛场上能够承受巨大压力和挑战的坚强意志?这离不开教练团队有意识的引导和杨瀚森自身的努力。
“我们告诉他,流泪不代表你软弱,但眼泪流完之后,要能擦干它,站起来,去分析为什么输,然后想办法下次赢回来。”教练组会有意识地给杨瀚森增加一些抗压训练,比如在训练中设置困难的得分目标,或者在模拟比赛中制造逆境场景。“他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,而不是被情绪控制,输了球,他依然会难过,但独自消化情绪的时间越来越短,转而更主动地去找我们复盘比赛录像,或者加练自己没做好的技术环节。”
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,教练笑着提起一件往事:“有次连续输了几场关键比赛,他情绪特别低落,训练也提不起劲,我就故意在训练中严厉地批评了他几句,说他现在的样子配不上他的天赋,他当时愣了一下,眼泪又在眼眶里打转,但这次他硬是没让它流下来,而是狠狠地咬了咬牙,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像疯了一样拼抢,从那以后,我感觉他成长了一大截。”
渐渐地,那个输了球会默默流泪的少年,开始学会用行动代替泪水,训练更加刻苦,对战术的理解更加深入,在场上也变得更加沉稳和善于沟通。“你能看到他的眼神在变化,从最初失利后的迷茫和悲伤,到后来的不甘和思索,再到现在的冷静和坚定,那种好胜心没有消失,反而更加强大,只是它不再通过眼泪来表达,而是内化成了日常每一次努力的驱动力。”
基石与传承
当杨瀚森在CBA联赛乃至更高级别的赛场上崭露头角,用出色的篮下技术、广阔的传球视野和成熟的比赛气质赢得赞誉时,他的体校教练感慨万千。“看到他现在在场上那种沉稳大气、敢于担当的样子,我总会想起他小时候输了球偷偷抹眼泪的场景,可以说,他今天的坚韧,某种程度上正是源于当年那种极致的‘不想输’和‘怕输’。”
那段在体校的岁月,那些混合着汗水与泪水的日子,成为了杨瀚森篮球生涯不可或缺的基石,强烈的自尊心和对胜利的渴望,如同一把双刃剑,早期曾带来情绪上的波动,但在正确的引导和自身的磨砺下,最终转化为了追求卓越的永恒动力和面对挑战时的不屈韧性。
“我相信,小时候那些因为失败而流下的泪水,已经渗透进他的性格深处,成为了他如今面对强大对手和关键场面时,能够保持专注和冷静的一部分。”教练最后说道,“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,拥有一颗冠军的心很重要,而如何引导这份强烈的情感走向建设性的方向,同样至关重要,杨瀚森的成长故事,或许可以给更多从事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同行和家长们一些启示。”
那个曾经因为输球而默默流泪的少年,已经将泪水化作了成长的养分,在属于他的篮球道路上,步履坚定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,他的故事,是关于天赋如何被心气点燃,情感如何被岁月锻造成钢铁的生动注脚。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