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的北京,一场高水平的国际青年篮球邀请赛刚刚落下帷幕,运动员们已陆续离场,喧嚣的体育馆渐渐安静下来,在场馆一隅的裁判更衣室里,一位身材挺拔、目光锐利的男子正独自整理着裁判服,他的动作一丝不苟,仿佛刚才吹罚决赛的紧张气氛仍未散去,他,就是我国优秀的国际级篮球裁判蒋叶非,当被问及十余年执裁生涯中最深刻的记忆时,他几乎没有犹豫,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,沉稳地说道:“最难忘的,永远是第一次站上国际赛场的那一刻,那种压力、挑战以及后续经历的挫折,是刻在我裁判生涯中最深的印记,也让我真正明白,成长从来与风雨相伴。”
时间回溯到八年前,中亚某国,蒋叶非还清晰地记得那个闷热的夏夜,他作为助理裁判,首次踏上了国际青年篮球锦标赛的赛场,尽管只是小组赛,但场馆内座无虚席,不同语言的呐喊声、加油棒敲击的声响混合在一起,形成一股巨大的声浪,相较于熟悉的国内联赛,国际赛场的氛围更加炽热,也更加陌生。
“那种感觉很难形容,”蒋叶非回忆道,嘴角带着一丝感慨的笑意,“国内比赛,你BBIN真人熟悉每个球员的特点,甚至能预判一些战术,但在那里,一切都是新的,球员的名字拗口,打法风格迥异,身体对抗的尺度也完全不同,更重要的是,你知道你的每一次判罚,不仅关系到比赛的公平,也代表着中国裁判的形象。”
那场比赛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,在一次激烈的篮下争抢中,蒋叶非做出了一次关键的犯规判罚,他认为进攻球员有明显的扬肘动作,果断吹罚了进攻犯规,这个判罚立刻引起了对方教练组的强烈不满,场边的外籍主帅激动地挥舞着手臂,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大声抗议,尽管当值的主裁判——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籍裁判——支持了蒋叶非的判罚,但那一刻,蒋叶非真切地感受到了国际赛场的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肩头。
“赛后复盘时,主裁判肯定了我的勇气和原则性,但也指出了问题。”蒋叶非说,“他告诉我,在国际篮联的规则解读和执裁理念下,那个球更倾向于鼓励对抗,我的判罚虽然符合规则字面意思,但在‘比赛感觉’上略显严格,他耐心地向我解释了不同篮球文化背景下,对于身体接触容忍度的细微差别。”这次经历像一盆冷水,让原本在国内赛场已崭露头角、自信满满的蒋叶非清醒地认识到,国际赛场的执裁艺术,远不止熟读规则条文那么简单,它需要更开阔的视野、更快速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不同篮球哲学的理解与包容。
首次国际执裁的经历,像一颗种子,在蒋叶非心中埋下了持续学习和反思的根,真正的考验接踵而至,在随后的一次重要国际赛事选拔中,蒋叶非因为临场经验和对某些特定战术犯规的识别反应速度稍逊,未能进入最终的执裁名单,这对心气正高的他而言,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。
“那段时间确实很煎熬,”蒋叶非坦诚道,“你会不断怀疑自己,是不是能力不够?是不是选择这条路错了?看着同龄的、甚至更年轻的裁判走向更高的舞台,心里五味杂陈。”挫折像阴霾一样笼罩着他,但也正是在这段低谷期,他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:沉下心来,将挫折视为磨刀石。
他开始了近乎苛刻的自我提升计划,大量观看和分析欧美高水平联赛的录像,特别是关注顶尖裁判如何掌控比赛节奏、如何在电光火石间做出准确判罚,他不仅看,还详细记录,建立自己的案例库,对比不同裁判在同一类情况下的处理方式,他主动寻求与中国篮协的裁判导师沟通,请他们剖析自己比赛中的每一个细节,他加强体能训练,因为国际比赛的高强度对抗和快节奏,对裁判的体能和移动位置提出了极致要求。
“那段时间,我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了进去。”蒋叶非说,“我明白,在国际赛场上,差距往往体现在细节上,一个微妙的移动站位,可能就能让你看到更好的角度;对规则精神更深层次的理解,能帮助你在复杂局面下做出更合理的判决。”
转机出现在一次亚洲俱乐部冠军杯赛,由于一名外籍裁判临时无法到场,蒋叶非获得了替补参赛的机会,这次,他做好了充分准备,比赛中,双方对抗异常激烈,火药味十足,在一次关键的第四节攻防转换中,对方球员在快攻上篮时与防守球员发生强烈身体接触后倒地,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在蒋叶非身上,他没有丝毫犹豫,准确判断防守球员建立了合法的防守位置,接触源于进攻球员的前冲惯性,果断示意——比赛继续,没有犯规!
这个判决再次引发了争议,失分一方的教练在场边激动地抱怨,但蒋叶非保持冷静,通过与主裁判的清晰沟通,坚持了自己的判罚,赛后,裁判监督在报告中对这次判罚给予了高度评价,认为其体现了对规则精神和比赛流畅性的精准把握,这一次,蒋叶非感受到的不再是忐忑,而是一种历经磨砺后的笃定。
此后,蒋叶非的执裁生涯步入了快车道,他先后执裁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、男篮世界杯预选赛等多项重大国际赛事,以其判罚准确、位置感好、掌控力强而备受认可,他已从那个在国际赛场上略显青涩的新人,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、在国际篮联裁判名单中占据一席之地的资深裁判。
回顾来时路,蒋叶非深感每一次挫折都是宝贵的财富。“执裁工作,尤其是国际执裁,本质上是一个不断面对挑战、不断学习、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,第一次国际比赛的经历,像一面镜子,让我看清了自身的不足;而之后的挫折,则像一位严师,逼迫我沉下心去弥补短板,没有那些看似痛苦的经历,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成长与收获。”
对于年轻一代的裁判,蒋叶非寄语道:“不要害怕犯错,更不要被一时的困难击倒,国际赛场是梦想的舞台,但通往舞台的道路注定布满荆棘,珍惜每一次上场机会,无论是基层比赛还是国际大赛,都要全力以赴,赛后认真复盘,勇于承认不足,善于学习借鉴,要记住,裁判的权威不仅来自于哨声,更来自于持续学习的能力、面对压力的冷静以及历经挫折后依然不变的对公平竞赛的追求。”
窗外,华灯初上,夜幕已然降临,蒋叶非收拾好装备,步伐坚定地走向场馆外,他的身影融入北京的夜色中,沉稳而充满力量,他的故事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:光芒万丈的背后,必然是汗水和泪水的交织,是无数次挫折后的浴火重生,对于蒋叶非而言,篮球裁判这条路还很长,国际赛场的哨音还将一次次响起,而那份始于“首次”的初心与热爱,连同挫折赠予他的坚韧与智慧,将继续引领他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,吹响更加公正、准确的哨音,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发布评论